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推动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我市师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探索使用蚌埠市地方教材《淮河文化读本》小学四年级,初中八年级的使用方法,2018年3月22日,由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淮河文化读本》教学观摩活动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大礼堂举行。
上午的活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的汝金强老师执教了《蚌埠玉雕》。课堂上,汝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玉件,引导学生对玉的特点有一些感官上的认识;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关于玉的知识;通过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蚌埠源远的玉文化和蓬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玉产业;通过感受蚌埠独有的玉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来自高新实验学校的孙艾卿老师执教了《花鼓灯》,通过梳理梳理花鼓灯历史,欣赏花鼓灯表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花鼓灯文化的熏陶,整节课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随后,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小学教科室王桂林主任评课,他认为,这两节课犹如蚌埠玉雕一样精美绝伦,又如花鼓灯一样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淮河流域,彰显家乡文化特色——选题有情怀;二是紧扣教材主题,凸显传统文化内涵——内容有品位;三是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有方向;四是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有重点;五是搭建展示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眼中有学生;六是拓展文本内容,丰富地方课程资源——课堂有延伸;七是运用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手段有创新;八是教学准备充分,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学习有收获。
上午的活动,《淮河文化读本》主编、市教科所罗时新所长、新城教育集团解大柱校长、新城实验学校常云鹏执行校长到会。全市近四百名四年级教师参会。
下午的活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蔡云云老师执教优质课《建安文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陈文玲老师执教优质课《大禹的足迹》。
蚌埠淮上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马士国老师评课,他认为,蚌埠新城实验学校蔡云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完整,从曹操的生平事迹入手,介绍“建安七子”,近而引导学生了解建安文学的成就,期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建安文学的《观沧海》《燕歌行》《洛神赋》《胡笳十八拍》等作品,学生深入感受了解建安文学的形成的原因、文学特点、成就等,教学效果好。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陈文玲老师的课,以“大禹的足迹”一个单元为教学内容,把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的精神、涂山氏的事迹、禹王宫的建造、禹王庙会、禹墟遗址、花鼓灯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使学生了解了大禹,了解家乡,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马士国老师也对下午的两节课提出了要多结合读本开展活动等教学建议。
市区八年级近二百名教师、六安市王先如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上午和下午的活动中,《淮河文化读本》副主编、蚌埠市教科所马之先老师进行了“蚌埠市地方教材《淮河文化读本》”的微讲座。重点讲解了《淮河文化读本》的编写背景,读本的八个创新点,即,一是打破了固有课程设置;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是探索出了地方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四是开发了高质量的地方课程;五是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六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立德树人;七是确定了淮河文化的内容;八是读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学生便于阅读。马之先简要介绍了读本的内容,以及建议教学基本流程:课后问题导学—学生社会实践—学生自读自悟—课中讨论交流—汇报展示,提出:地方课程不能上成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提倡利用早读、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班队会等阅读读本。
此次活动,使参会的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蚌埠市地方教材《淮河文化读本》的教学方法,即:结合读本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淮河文化元素,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淮河文化,从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
www.bbxcsy.com
微信公众号:bbxcsy2005
扫码关注九游会官网入口